
金都品牌隸屬于金華火腿實業有限公司 ,法人代表是黃 * 清,發源地在浙江省金華市,創立于1947年,主營行業休閑娛樂、APP、生活消費。
金華市火腿廠的前身——永昌腿棧由金士輝創辦于1947年,棧址設在浙江省金華縣城,是當時金華規模大的火腿廠,所產火腿聞名全國,享譽海外。根據金華文史資料第十五輯記載,金士輝是金華地區東陽縣人。東陽火腿是金華地區所產火腿的上品,民間生產始于唐代,盛于明清,明萬歷年間已被列為貢品。金士輝利用這一有利條件,1930年在杭州創辦了永昌腿行,收購家鄉作坊的火腿,運到杭州批發,獲利頗豐,也促進了家鄉的火腿生產。但抗戰勝利后,滬杭地區物價飛漲,通貨膨脹,使永昌腿行的業務大受影響。再加上金華火腿產區貨源短缺,永昌腿行在杭州無法經營下去,于是在1947年遷至金華縣城,開始自制自銷,改名永昌腿棧。永昌腿棧前店后坊,善制善銷,業務發展很快,年產火腿七、八千只,成為當時金華縣城十幾家火腿企業中規模頗大的一家。
金華地區解放后,金華火腿作為地方名產需求量急劇上升。為了擴大生產規模,由金士輝倡導,聯合元生、金泰、元隆、恒豐等私營腿棧,組成了金聯火腿產銷合營處,年產火腿2.4萬余只。然而,由于管理不善,加上1952年遭受火災,燒毀了主廠房,使企業處于癱瘓狀態。到1954年生產年度,火腿產量降至8千余只。為了搶救企業,該合營處于1954年在金華地區較早實行公私合營,改名為金華火腿廠,由龔潤龍擔任廠長、金士輝擔任私方副廠長,當年的火腿產量就回升到1.8萬余只。1956年,該廠又在解放西路建起一幢新車間,使全廠的廠房面增加了兩倍多,當年的火腿產量達到3.8萬余只。1957年,該廠火腿增至6.6萬余只,為公私合營后頭一個生產高峰年。但到三年自然災害期間,由于腿源劇減,火腿產量下降。到期1960年秋,該廠并入國營金華肉類聯合加工廠,成為肉聯廠的一個火腿加工車間。此后連續4年,年產火腿不足千只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金華地區的黨政領導進一步重視火腿生產,于1979年將火腿車間從肉聯廠中劃出,單獨設廠,仍命名為金華火腿廠。當年生產火腿5萬余只,實現利潤128000余元
由于改革開放后,出現了很多家金華火腿加工作坊并且都使用金華火腿的招牌,市場上的金華火腿品質良莠不齊。為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,提高商品價值,我廠于1995年申請了“金都”商標。至2006年,金華市火腿廠已形成擁有固定資資產4783萬元、年生產能力達15萬只金華火腿的規模。我廠擁有一支具有豐富經驗的火腿加工、質量管理、市場營銷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,并制定了嚴格的衛生、質量檢驗制度。產品70%銷往香港、新加坡等地,并早在1992年在新加坡原產局注冊成功,是國內金華火腿出口到新加坡一家火腿生產廠家。近年來,又積極開拓日本市場,希望能在日本市場占有一席之地。在積極開展對外貿易的同時,該廠也關注國內市場,國內餐飲業的興起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也為火腿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。該廠的產品以質量取勝,順利地進入了各大城市的賓館、酒樓、大型超市。
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火腿行業發展很快,競爭日趨激烈,各種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,給火腿行業帶來了很大沖擊。在這種情況下,企業領導班子頂著巨大的壓力,積極拓展經營思路,在競爭中求發展,堅信以質求勝的理念,在充分繼承傳統加工工藝的同時,又不斷加以創新,讓金華火腿永遠飄香四海。








